一、土地征收与谁签订合同
土地征收合同通常与土地所有权人签订。
如果土地为国有土地,一般是与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征收补偿合同。
若是集体土地,征收方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协议。这是因为农村集体土地归集体所有,由集体经济组织行使管理等职责。
在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征收土地的范围、面积、用途、补偿标准、支付方式和时间等关键内容。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保障土地征收工作合法、有序进行,确保被征收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妥善保障,避免后续出现纠纷。
二、土地征收谁与谁签协议
土地征收协议通常由土地征收部门与土地所有权人签订。
土地征收部门代表政府实施征收行为。比如在城市建设中,政府相关的征收机构负责具体操作。
土地所有权人,若是农村集体土地,一般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征收部门签协议;若是国有土地,则由国有土地的使用权人等相关权益人与征收部门签订。
签订协议时,双方需明确征收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补偿标准及方式、安置途径等关键内容。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协议签订后,双方都应依约履行,保障土地征收工作合法、有序进行,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征收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三、拆迁安置协议多久失效
拆迁安置协议不存在法定失效情形的话,一般不会失效。
从合同角度看,依法成立的拆迁安置协议,自成立时生效,对双方均具约束力。
通常,在完成协议约定的安置事项等后,协议的履行就基本完毕。但如果出现纠纷,比如一方认为对方未完全履行协议内容而引发争议,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所以,拆迁安置协议本身无固定失效时间,关键在于是否全面履行以及相关争议的时效问题。只要双方按约履行,协议一直有效;若产生纠纷,需在法定诉讼时效内主张权利,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土地征收与谁签订合同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