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关于受胁迫订立合同的后果-法律知识|

一、民法典关于受胁迫订立合同的后果

受胁迫订立合同在民法典中有明确规定,其后果需分情况讨论:

(一)可撤销。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在合同被撤销后,该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合同有效。如果受胁迫方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或者受胁迫方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等法定情形出现,撤销权消灭,合同则继续有效,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

总之,受胁迫订立合同的后果取决于受胁迫方是否依法行使撤销权,相关规定旨在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维护公平的市场交易秩序。

二、交易胁迫罪怎么判的

在我国相关律法的规定中,我们所触犯的罪名往往为强制交易罪。

在此类行为案件中,其刑罚将位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以及罚金这两者之中;若情节特别严重者,将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会加以判处罚金。

如若采用暴力、威逼等方式进行强迫交易,而情节又极其严重的话,那么其刑期可能会处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在这个基础上再额外加上罚金,并且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况下,则可能要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高额惩罚及相应罚金。

三、法院如何认定协议是被胁迫签的

法院认定协议是被胁迫签订的,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会审查签订协议时的具体情境,包括双方的言行举止、周围环境等,看是否存在明显的胁迫迹象,如威胁、恐吓、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其次,会调查当事人的主观意愿,了解其在签订协议时是否处于恐惧、无奈等被迫的心理状态,是否有真实的意思表示。再者,会审查协议的内容是否明显违背当事人的通常行为模式和利益,若协议内容与当事人的正常利益相悖,且存在胁迫的可能,也会作为认定的依据之一。此外,还会考虑胁迫行为与签订协议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是否是因为胁迫行为导致当事人签订了该协议。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法院才能较为准确地认定协议是被胁迫签订的。

以上是关于民法典关于受胁迫订立合同的后果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