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3月17日电(记者王紫轩、文静)街巷中,天涯海角的人们或坐或立地排生长队;小院里,高举的串串“捧花”在摊点前勾画出“鲜香”的秋色。路过的本地人受宠若惊地慨叹:“上次天水来这么多人,还是诸葛亮北伐收服姜维的时刻!”
在天水市秦州区一处小院内,游客们将串串“捧花”举过头顶,有序排队品味麻辣烫。新华社记者 王紫轩 摄
甘肃省天水市依秦岭、傍渭河。据天水市无关部门引见,天水有8000多年的文明来源史,有华夏人文始祖伏羲降生地、华夏文明来源之一大地湾文明、秦人最早封邑、三国古战场、“西方雕塑排列馆”麦积山石窟等文明标签。最近,一碗麻辣烫,让这座偏居西北的小城跃升全网话题“C位”。
凌晨6点多,天水市秦州区文庙旁的小院里曾经排起长队。当红“打卡点”海英麻辣烫店内,10多位店员切菜、串菜忙个不停。“如今每天应酬700多人,夜宵成正餐了。”老板娘哈海英哑着嗓子说。
面对源源不时的顾客,哈海英和小院其余的麻辣烫店家一样,忙而不乱。“咱们开门20多年,是本地人从小吃到大的老字号,配料也不时在优化。”她说,这次爆火是预料之外,也是道理之中。
在天水市秦州区一处麻辣烫摊点上,上班人员正“并行不悖”地煮菜。新华社记者 文静 摄
“这是天水麻辣烫爆火的灵魂。”哈海英指着操作台上喷香的配料:“天水市甘谷县的辣椒种植历史悠久,辣油红亮,辣中带香。再加上本地又鲜又麻的花椒,唯一无二的酱汁一浇,咋能不香!”
“食材也特意。”另一家麻辣烫老板娘虎小玉指着最受欢迎的“单品”洋芋丸子、手擀粉说:“这是天水人祖祖辈辈自己炸、自己擀的家常食材,丸子酥脆,粉条爽滑,外地很难吃到。”
在天水市秦州区一处院子的中央,游客们一边品味麻辣烫,一边拍照记载。新华社记者 文静 摄
“感谢网友,真的好吃。”排了3小时的队后,来自陕西省咸阳市的“90后”女孩曹静对心心念念的美食很满意。“之前上网,10个视频里有8个是介绍天水麻辣烫的,馋得不行就来了。”曹静说,如今,各类社交平台曾经是年轻人“寻味”的关键渠道。
网络助推中央美食文明“爆炸式”流传,也带来多向奔赴的文旅“盛宴”。现场,许多人将手机高高举起,有推介甘肃特产、景点的本地人,还有在尝鲜、探店之余,考虑着回去开分店的外地游客。一个个直播间内,全国各地的网友不时刷屏:“甘肃,你还有多少惊喜?”
在天水市秦州区的街道一侧,志愿者为前来品味天水麻辣烫的外地游客答疑解惑。新华社记者 文静 摄
惊喜的不止实力,还有态度。这些天,天水全城“宠粉”。来自社区、街道、大学的志愿者在现场守护次第、答疑解惑,企业、市民自发为主人送来水、食物、手绘旅游攻略,政府增强监管、严控物价、翻修路线、焕新市容,开设专门的线路、停车点和行李暂存点。
小院外,25岁的西南女孩李妍拉着行李等候:“一下高铁就坐‘麻辣烫专线’公交车上来了,体验很好。”李妍感觉,一座市区的火爆绝不能仅靠美食,更要依赖外地文明、服务的魅力。“吃完麻辣烫,我计划去伏羲庙、麦积山转一转,意识一下真正的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