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白剑峰
立秋之后,气温逐渐转凉,但暑热未尽,昼夜温差大。在这样一个节令交替的期间节点,应该如何坚持身材肥壮、做好养生?对此,国度卫生肥壮委组织专家,引见立秋之后的肥壮养生与疾病预防常识。
“立,标记着一个节令确实立和开局,立秋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但并不是炎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天气不会马上凉上去,还会随同一段夏季的余热。节令交替之际,应该把握肥壮饮食、正当作息、过量静止、心情调理等方面的常识。”国度卫生肥壮委宣传司副司长、资讯发言人胡强强说。
“贴秋膘”不是光吃肉
在我国,立秋有“贴秋膘”的习俗。这种做法有没有依据?应该如何正确“贴秋膘”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龚燕冰说,立秋的时刻,人们习气进食一些鱼肉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一方面补充由于天气炎热、胃口不好、体力消耗较大惹起的身材亏空;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自身抵制力,以抵御行将来到的寒冬,这合乎中医“秋收冬藏”的理念。
然而,很多人营养短缺甚至营养过剩,所以不倡导自觉“贴秋膘”。适度进食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或许会参与瘦削、高脂血症甚至冠心病的风险。所以,“贴秋膘”不光是要吃肉,还要做到饮食平衡、营养正当。除了肉类,还蕴含果蔬、蛋类、奶类、谷类、豆类等。在肉类外面,除了瘦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鱼肉、虾肉等都可大批食用。
龚燕冰倡导,立秋进补关键是“清补”,不倡导“大补”。要依据身材状况和体质进补。假设身材很虚,立秋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关于瘦削、高脂血症等人群,倡导审慎“贴秋膘”,防止暴饮暴食、挫伤脾胃。
补水补液不是少量喝水
暑期气温照旧较高,人们出汗较多,静止环节中如何及时补水补液、坚持良好形态?
国度体育总局体育迷信钻研所钻研员张漓说,补水补液首先要选对饮料。水是指自然咸水,即可以饮用的咸水。水适宜于一些低强度静止,或许期间不长、出汗量不大的静止。
张漓引见,液是指在水里参与一些矿物质、电解质或许维生素等,又称为静止饮料,关键用于静止期间比拟长、出汗量比拟大的状况。例如,静止员的静止饮料中会参与一些糖,还有电解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即等渗或许低渗的浓度形态,喝起来是淡淡的甜和咸。这样的饮料不只能及时补水,还能及时补充从汗液中散失的电解质,协助身材更好地坚持水分,而不是喝出来又很快散掉。
张漓倡导,在适宜的期间喝水。适宜期间包括静止前、静止中和静止后。假设锻炼出汗量比拟大,出汗的速度比拟快,那么从静止前就要开局大批屡次去喝水或许喝饮料。由于身材散失水分的速度比排汇水分的速度要快。每小时喝的水再多,能进入血液循环的只要800毫升,然而出汗的速度可以到达每小时一到两公斤,这就须要大批屡次、提早补水补液。通常要求每10分钟左右喝100毫升到150毫升的饮料或许水,大概两口到三口,不能在短期间内少量地补。
怎样判别补水补液够不够?一个便捷的方法就是观察尿液的颜色,假设尿液的颜色是无色的或许淡黄色,说明身材的水状况良好,身材不缺水。假设尿液颜色是深黄色甚至棕色,说明重大脱水,这会造成身材疲劳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的风险。另外,尽量不要让自己觉得口渴,所以要提早喝、大批屡次喝。能坚持不口渴,身材脱水量不超越体重的2%,就可以坚持反常的生理代谢。
“晒后背”以觉得温馨为度
最近,网络高端行“晒后背”。中医如何看待“晒后背”?晒的时刻有哪些留意事项?
龚燕冰说,“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相当于应用太阳的照耀和大自然的阳气来优化身材的阳气。中医讲,后背是阳,腹部是阴,在后背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两条阳经。督脉在后背正中央,这下面有个穴位叫大椎穴。督脉是“阳脉之海”,统揽一身阳气,关于全身阳气的运转十分有益。督脉关于全体经络的迟滞、温暖,包括扶正祛邪,都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另外,在伏天晒后背,也合乎中医“冬病夏治”的通常。
究竟哪些人适宜“晒后背”?冬天手脚特意怕凉的人,中医讲阳虚的患者或许体质虚弱的人,还有一些寒湿比拟重的人,都适宜“晒后背”。当然,反常人也可以经过“晒后背”启动养生,但“晒后背”考究时段和时长。
在目前这个时节,普通要防止暴晒,上午8点到10点的时段,下午3点到5点的时段,紫内线强度比拟弱,阳光也比拟柔和,适宜“晒后背”。不过,“晒后背”的期间也要管理,比如年轻体弱的人可以短期间晒背,依据身材的感触,普通可以先晒15分钟到20分钟,墨守成规地可以参与到30分钟,关键是防止阳光照耀之后惹起的身材不适,要以觉得温馨为度。
什么样的人不适宜“晒后背”?龚燕冰说,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皮肤病的患者,以及容易上火、有干冷症的人群,还是要慎重选用。在“晒后背”环节中,要留意补水。假设出汗较多,可以补一些淡盐水或许配置饮料。假设出现大汗淋漓甚至胸闷气短的症状,要立刻中止晒背,及时就医。
节令交替提早预防疾病
立秋事先,昼夜温差逐渐增大。群众应该如何应答节令交替带来的肥壮影响,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过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中国疾病预防管理核心钻研员王丽萍说,节令交替,天气变动不定,人体的呼吸系统容易遭到侵袭,老年人、儿童、体弱者以及一些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容易感化包括流感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
群众要坚持肥壮的生存模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气,增强体质,提高抵制力。应依据温度的变动及时调整衣物,踊跃接种流感、肺炎疫苗等。疫苗能够有效包全老年人、儿童及易感人群,缩小感化发病以及出现重症的风险。群众还要做好肥壮监测,出现发热、流涕、咽痛等呼吸系统症状时,要尽量坚持劳动形态,依据状况及时就医。
王丽萍说,有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尽或许防止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要坚持居室清洁卫生,尤其是卧室、客厅等容易积灰的中央,也是容易惹起过敏的中央,要活期清洁。有过敏体质的人,尽或许审慎食用海鲜和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防止出现过敏反响。一旦出现过敏反响如皮疹、红疹、皮肤瘙痒等,要及时就医。
首都医科大学隶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马长生说,立秋之后,人体血压动摇会更大。中老年人要愈加注重心血管病的预防和风险起因的管理。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要依照医生的要求法令用药,而且要吃够剂量,并及时到门诊复查,把血压、血脂、血糖都管理到现实的水平。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存模式,包括肥壮饮食、过量静止、短缺睡眠、戒烟限酒、不要久坐等。冬天凛冽,也是心血管病的高发节令。但经过秋天的调养,可以把风险起因管理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