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容替代疤痕 饼干宝宝 玉树地震被救起的 长大了

图为才仁永吉在自己的书柜前。 潘雨洁 摄

“饼干宝宝”初长成:豆蔻少女勇“追梦”

中新网青海玉树6月28日电 题:“饼干宝宝”初长成:豆蔻少女勇“追梦”

作者潘雨洁

午饭时分,才仁永吉和永藏母女俩对坐在餐桌前边吃边聊,房间里宽阔整洁,电热壶中奶茶正沸。

才仁永吉面容娟秀,清澈的眼神一如11年前那个婴儿—2010年,她在青海玉树地震中被救起,因一张面颊沾满血污、小手紧攥半块饼干的照片,被人们叫作“饼干宝宝”。

那时才仁永吉不满一岁,对劫难没有记忆。但提起当年热心声援的武警、医生、市民,母亲永藏眼眶不由泛红,“他们那么好,我却连声谢谢也来不迭说。”

图为才仁永吉在自己家中。 潘雨洁 摄

地震后,母女俩搬进水电暖网完全的新家,虽告别过去“断电、烧牛粪”的日子,要开局重生存却并不容易。2016年,永藏的父亲久病,两个弟弟先后考取当地的大学,求医、供读、养家的重任落在她一人肩上。

要打理生意、陪父亲去北京看病,永藏无暇关照女儿。从小学起,才仁永吉每天自己起床、梳头、上学,还学会炒菜、洗衣。“她炒的土豆丝,比我的都香,”永藏很自豪。

靠着多年致力打拼,如今永藏开在市核心的服装店生意稳固,母女俩不只吃穿不愁,她还为女儿存下一笔未来读书的费用。

“最近,我周围不少店铺陆续申请直播、线上卖货,客源销路越来越广。”永藏说。

而才仁永吉少女初成,脸上的愁容替代疤痕。“我以前青睐弹,可如今没期间了,”她指指窗台上的电子琴,“从六年级开局,我每周末都要与同窗一同补习英语、写作。”

才仁永吉行将升初中,永藏宿愿女儿去学习气氛更好的省会左近念寄宿中学。

“她还这么小,就要去800公里外生存,今后跟我在一同的期间越来越少。”从才仁永吉出世,永藏便一人抚养,母女从未离开。虽不舍,但为了女儿的未来,永藏还是下定信心。

“过去,咱们的父母都是牧民,不太注重教育,”为减轻家中累赘,永藏读到六年级便停学,“过后,像我这样的状况并不少,但如今的家长大都是下班族,对孩子的学习很上心。”

看到其余家长亲身辅导功课,永藏自责又着急。“没上大学,是我最大的遗憾,”她宿愿女儿今后找到稳固的任务,“不再像我这么辛劳,也不靠父母、丈夫,自食其力。”

每天,才仁永吉乘车上学,念的还是现在永藏的母校,但“小平房、尘土飞腾的断头路”,已变成宽阔整洁的柏油路,两旁楼房林立、夹道树木青葱,车辆行人往来不息。

“往常,临近县城、农村的牧民在城市做生意,每年虫草采挖季回到故乡,一年取得两份稳固的支出,不少人曾经在玉树市买了房子。”永藏说。

去年,才仁永吉所在的学校合唱团去上海录制节目,踩在西方明珠塔几百米高的透明地板上,看着黄浦江上的游轮像“一个个小小的三角”,她和小同伴特意兴奋。

如今,从省外、国外回到家乡的舅舅们成立舞蹈任务室、教英文,才仁永吉也想像他们一样,未来当演员。

“她想去哪、做什么都好,”永藏笑着看向女儿,“但先要好好读书。”

十一年过去,曾经受伤无助的“饼干宝宝”长成肥壮沉闷、英勇追梦的少女,和她的“同龄人”—重建后的玉树新城一同,监禁青春与生机。(完)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