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地 传递暖意 生存盒子 上海徐汇这些 15分钟社区生存圈

新华社上海3月27日电 题:“15分钟社区生存圈”如何落地?上海徐汇这些“生存盒子”传递暖意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郭慕清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进高品质开展的最终目的。目前,各地正在打造“15分钟社区生存圈”。如何在步行15分钟的范畴内,让大众日常生存所需的养老、医疗、文体等服务触手可及?记者近日在上海核心城区徐汇走访了解到,一个个集成了各种社区服务的“生存盒子”正在传递市区暖意。

繁华繁华的徐家汇商圈是上海的商业核心之一。走进位于徐家汇的赵巷片区“生存盒子”,一幢八层楼的修建,按不同楼层区分布局了社区食堂、医疗卫生、养老幼教等各种服务。上午9点左右,曾经有不少老人在“生存盒子”内的长者静止肥壮之家锻炼身材。有的启动划船机训练,有的在卧式健身车上静止,十分繁华。家住左近的姚阿姨67岁了,“我每天都来,这里和外面的健身房不一样,器材适宜老年人,还有专门的教练指点。”

邱巡洲是这个长者静止肥壮之家的馆长。他翻着注销表说,有134位老人日常在这里锻炼,每团体都有独自的肥壮档案。“这里的器械重要针对老年个体,像划船机可以锻炼上肢力气,预防肩周炎。由于政府免房租,所以费用只需每月99元。”

除了服务好“一老”,还要保证好“一小”。在“生存盒子”内的一间教室里,10多个孩子围成一圈,在教员率领下展开亲子早教。金芒果社区育儿服务核心担任人陈晨说,这里的早教服务是普惠性的,往年刚推出就排满了。“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来的,上午上完课,半夜就在楼下的社区食堂吃饭,十分繁难。”

“‘生存盒子’是一个笼统的比喻,深刻来说就是社区生存服务综合体。徐家汇商圈土地金贵,所以政府就施展‘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气,把原来的社区公共文明核心改形成‘生存盒子’。”徐家汇街道党工委书记万小岚说。

打造“15分钟社区生存圈”,要充沛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徐虹北路片区“生存盒子”,社区食堂是最受欢迎的生存服务之一。半夜时分,社区食堂坐满了前来就餐的周边居民和下班族。这里的招牌咸肉菜饭远近知名,一顿饭二三十元就能吃饱吃好。

“这里的物业是政府提供的,不收房租,但需要咱们控制菜品多少钱,普通相当于市场多少钱的八折。另外,针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按年龄段再打折。很多老人经常来社区食堂就餐。咱们一天要应酬近千人次就餐。”社区食堂经营方担任人通知记者。

除了惯例的社区食堂、医疗卫生、文体优惠等,不少“生存盒子”还量体裁衣提供特征服务。在乐山片区“生存盒子”,街道把钟表培修、缝补衣服等“小修小补”类的能工细匠请出去摆摊设点。乐山片区居民李仕蓉原来在钟表厂任务,当初在“生存盒子”培修钟表,一上午她应酬了4名客户。“外面换电池要40元,咱们这里只需20元,很多居民都是老顾客。”

目前,整个徐汇已建成28个各具特征的“生存盒子”,方案往年还要新建11个“生存盒子”。依据居民需求的变动,这些“生存盒子”还可以提升更新,真正成为配置多元的“百宝箱”。

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示意,附丽党群服务阵地,在大众最繁难的中央树立“生存盒子”,把更多的社区服务集成导入,保证居民足不出片区就能满足日常生存所需。始终丰盈的“15分钟社区生存圈”,让服务大众和基层控制的“最后一公里”织得更牢更密。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