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签订合同才能生效合同的效力是如何约定的
合同生效需满足一定条件,签订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一)主体合格。签订合同的当事人需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自然人需达到法定年龄且精神智力正常,法人或非法人组织需依法成立并登记。
(二)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应是各方真实意愿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三)内容合法。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四)形式合法。有些合同需采用书面形式,有些还需特定审批、登记等手续。
关于合同效力约定,可分几种情况:
有效合同,即满足上述生效条件,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各方应按约定履行义务。
无效合同,存在法定无效情形,如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等,自始无法律约束力。
可撤销合同,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原因签订,当事人可依法申请撤销。
效力待定合同,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部分合同,需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才生效。
二、如何判断合同有没有法律效力
判断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可从以下几方面考量:
(一)合同主体。订立合同的当事人需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应达到一定年龄且精神状态正常;法人或其他组织需在其经营、业务范围内订立合同。
(二)合同内容。合同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例如,不能约定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内容。同时,合同条款应明确、具体,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清晰。
(三)意思表示。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的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情形。若一方通过欺骗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合同,该合同效力可能存在问题。
(四)合同形式。某些合同需采用特定形式才生效,如法律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若仅口头约定,则可能不具有法律效力。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合同一般才具有法律效力,能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
三、如何判断合同条款的法律效力强弱
判断合同条款的法律效力强弱,可从以下几方面考量:
其一,看条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若合同条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条款通常无效,自然谈不上较强的法律效力。例如,约定排除劳动者法定权益的条款就会因违法而无效。
其二,关注条款是否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统称,若条款内容违背公序良俗,也会影响其法律效力。比如,约定以不正当方式获取利益的条款无效。
其三,审查条款是否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若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形,使得当事人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而订立的条款,其效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可被撤销或变更。
其四,格式条款的特殊考量。提供格式条款一方若存在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等情形,该格式条款可能无效。而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以上是关于如何签订合同才能生效合同的效力是如何约定的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