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订立合同-法律知识|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订立合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订立合同,但需分情况来看。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例如,接受赠与、奖励等,在这些情况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是有效的。

(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比如,八九岁的小学生购买学习用品等,这类与其认知和行为能力相符的合同是有效的。

(三)对于超出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有效。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的,合同效力待定。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在合同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总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的效力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哪些行为有效

在实践中,若具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实施的是纯粹获益性质的民事法律行为或是与其年龄、智力以及身体和心理状况相适应水平的民事法律行为,那么这些行为将被视为合法有效。

具体而言,对于那些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例如年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或者无法完全辨识自身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他们可以独立地实施以下几类民事法律行为:首先是纯粹获益性质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接受来自他人的奖励、赠与、报酬等等;其次是与他们的年龄、智力以及身体和心理状况相适应水平的民事法律行为。

这种判断需要依据该自然人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职业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哪些行为无效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所实施的并非仅能获得经济上益处的且并不符合其年龄及认知能力水平的民事法律行为皆归于无效的范畴。

所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泛指无法进行全然独立之所有民事法律行为的未成年人以及认知能力受到限制的成年人群体。

在此类群体中,他们可以独立实施那些仅能带来经济上益处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是那些与自己的年龄、认知能力水平相匹配的民事法律行为;对于其他类型的行为,他们必须得到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或者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之后方能生效。

具体而言:

1.仅能带来经济上益处的民事法律行为:此类行为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而言具有积极意义,如接受赠与、继承遗产等,这些行为均为有效。

2.与自身年龄、认知能力水平相匹配的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可以从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额交易活动,例如购买学习用品、零食等,这些行为通常被视为有效。

3.其他民事法律行为:此类行为需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后方能生效。

若未经同意或追认,那么这些行为将被判定为无效。

在法定代理人做出决定之前,善意的相对人享有撤销权。

以上是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订立合同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